课程介绍
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是新中国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是中国海洋科学的发源地,是中国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的综合海洋研究机构之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拥有在职职工72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38人,两院院士4人,973首席科学家7人,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7人,博士生导师101人。;拥有5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个院科研机构、建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牵头组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2个功能实验室,设有7个研究支撑单元;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个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二、研学主题
心怀梦想,奔赴海洋
三、研学目标
通过线上的方式,聆听海洋主题讲座,开展海洋主题实验,参观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引导和激发学员对海洋科学的认知、兴趣和热情。通过海洋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指导,零距离体验和感知海洋科学、启迪科研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课程类型
1.海洋专家科普课堂,学习海洋科学知识;
2.参观海洋科学实验室,提升海洋科学素养;
3.开展海洋主题实验,激发海洋科学热情;
4.海滨潮间带实地调查,体验海洋科学乐趣;
5.海洋科考船登船探访,感受海洋科考魅力。
五、课程内容
1.基础海洋:
海洋那些事儿一海洋科学简介;
海水基础理化性质与分析测定;
2.物理海洋:
海洋的脉搏海水的运动;
地球气候的守卫者-海洋环流;
关于风暴潮的那些事儿;
3.海洋化学:
向海问药;
看不见的小生命也会和金属生锈搭上边;
吃金属的“海老虎”海洋腐蚀与防护:
- 海洋生物: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
神奇的海洋藻类、贝壳的世界;
贝类幼虫发育之现实版风火轮;
牡蛎构造和繁育奥秘;
拥有“麒麟臂”的弄潮儿--招潮蟹;
海洋地质 大洋板块的新生与消亡;
5.海洋生态:
“海上草原”黄海绿潮的兴衰之旅;
海洋塑料污染的科技”救赎;
赤潮灭火器;
蓝眼泪 ;
6.海洋科考:
探秘极地科考;
深海探秘;
潮间带海洋生物调查、采集及标本制作;
跟随“科学”号探秘西太平洋“海底花园;
六、专家介绍
李新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海洋生态学、甲壳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分类系统学、分子系统学研究。是第一位乘“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下潜 3500 米级深海的科学家,也是第一位既乘坐过“蛟龙”号,也乘坐过“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的海洋生物学者。是公认的海洋生物学科学普及和传播积极分子,全国海洋生物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全国近20个省份开展了数百场讲座,2016年12月,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张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深海原位探测技术研发与深海极端环境探测研究,九次担任深海重大科考航次首席科学家,使用深海ROV机器人对马努斯热液区和冲绳海槽热液区、南海冷泉区开展综合原位探测研究。获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曾呈奎海洋科技奖、侯德封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山东青年五四奖章、中科院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作为嘉宾参与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加油!向未来》《深海实验室》等节目录制,受邀为“CC讲坛”、中科馆大讲堂等作科普报告。
王永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副馆长,多年来从事海藻分类学研究、海洋生物调查、海洋生物标本管理及数字化,并先后于2008、2010、2016、2019 年赴北极、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并于去年12月再次启程赴南极参加中国第36 次南极科学考察,多次被授予青岛市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王敏晓,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致力于深海极端环境特殊生命过程研究,主持参与多个国家级深海科研项目,建立了深海生物多组学生物信息分析平台和原位实验体系,实现了将实验室搬到海底的梦想。建立了深海共生生物组学数据库,通过多组学解析
和深海原位实验,研究深海化能生态系统无脊椎动物共生体系的组成、功能和生态贡献,特别关注深海无脊椎动物宿主和共生菌间的代谢互作过程、免疫调控机制和二者的协同演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mSystems, Molecular Eocolgy,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BMC biolog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20 篇,担任 POGO咨询组和 SCORMetazooGene 工作组国际组织成员。
郑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具有15 年海洋材料科学研究背景。在海洋材料相关期刊发表SCI 论文5 篇,多次赴日本、美国及欧洲国家访问交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多项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重大项目。热心科普,担任多所中小学的校外科普专家,曾任央视某频道科普夏令营活动科学导师。王旭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孢子植物志编委会编委,师从我国著名藻类学家夏邦美先生。主要从事大型海藻资源、分类、生理生化及发育调控等方面的综合性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近十年来累计开展了 200 余次野外海藻资源调查,鉴定海藻物种300余个,发现了6个海藻新物种:出版中国海藻多样性及其区系英文专著2部,发表研究论文 12 篇: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赵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学博士,中国科技教育杂志社示范性科普活动指导专家:北京地理学会创新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战略委员会专家。主要从事耳石形态学、渔业资源等领域研究,主持国家级、中科院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授权专利3项。多次组织、参与中科院开放日、中国科协高校科学营的线上、线下科普活动。
贺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学博士,主要从事浮游植物分类、鉴定、种群动态,海洋微生物群落动态及环境响应等方面的综合研究。主持自然资源部开放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项目。近7年来开展了60余次野外航次调查,鉴定样品上千个。相关研究发表论文7 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 论文 2篇。
七、全国高校海洋相关专业汇总
1.海洋相关专业
1.1、理学(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军事海洋学;
1.2、工学(海洋工程类):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工学、海洋机器人、智慧海洋技术;
2.双一流高校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厦门大学:海洋科学;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
3.国家重点学科
海洋科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地质:同济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4.全国其他高校汇总
理学 海洋科学 中山大学
工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海军工程大学
理学 海洋科学 浙江海洋大学
理学 海洋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
工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天津大学
工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大连海事大学
理学 海洋科学 上海海洋大学
理学 海洋科学 浙江大学
工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
工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
理学 海洋科学 南京大学
理学 海洋科学 河海大学
理学 海洋科学 广东海洋大学
工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工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理学 海洋科学 大连海洋大学
理学 海洋科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江苏科技大学
理学 海洋科学 华东师范大学
理学 海洋科学 陆军工程大学
工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上海海事大学
工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浙江大学
理学 海洋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